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love.live.life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認識紅絲帶
創立簡介
創辦宗旨
創辦人 涂醒哲
董事長介紹
董事長的話
服務目標
服務團隊
服務時間
愛滋新知
本會公告
最新消息
外文專譯
愛滋專欄
國內愛滋新聞
國外愛滋動態
感染權益保障
紅絲帶新聞稿
紅絲帶電子報
下載專區
全民愛滋篩檢日
主題活動緣起
歷年活動主題
愛滋篩檢介紹
查詢篩檢場地
我要捐款
發票捐贈
捐款方式
財務報表
勸募徵信
線上徵信
公益參與
校園宣導-愛現幫
紅樓部屋
風城部屋
諸羅部屋
篩檢資訊
台灣紅商店
宣導服務
義賣服務
實習參訪
社工服務
同志服務
多元助念
企業責任
教育訓練
愛滋線上諮詢
線上諮詢
看過再發問系列
愛滋圖文系列
愛滋QA系列
針扎防治
愛知書屋
愛滋防治教育
生命分享專書
防愛滋微電影
互動教學遊戲
企業教育訓練
宣導參考教材
首頁
>
>
愛滋新聞釐清以及過度焦慮的家長
上一頁
愛滋新聞釐清以及過度焦慮的家長
<愛滋新聞澄清>
恐懼、風險、孩子是無辜的
L編近期收到幾件擔憂孩子得到HIV的線上諮詢(置於文末),其中情緒勒索與種族偏見先擺在一旁,想先透過這則新聞,來聊聊關於恐懼、風險與孩子。
1.在這篇新聞內文對於風險其實有很好的說明,值得稱讚。也補充一下,通常我們在談共用針具感染最需要在乎的其實是針筒內部有相對”新鮮且足量”的血液,所以一般情境下的碰到各種針(大頭針、針灸針、竹籤等)都不算是HIV的傳染途徑。這類型戶外接觸到針筒的通常也都是接觸到乾涸的。
#對了中秋節烤肉剝蝦殼被刺到_那種也不算
2.標題部分則是讓小編有點反感,這類型的標題很容易誘發對愛滋有極端恐慌的群體”再度發作”,小編就常常接到電話問「我被裁縫針扎到」、「我坐在機車坐墊上感覺到有刺刺的…」、「我看到新聞說…」,小編明白其實這樣的標題容易吸引到點閱率,不過也製造了莫須有的恐慌。
3.不過也得說一下C型肝炎尚且沒有疫苗,如果新聞內文有機會澄清會更好。
#C肝沒有疫苗_能治癒但有機會重複感染
4.談一下線上諮詢的兩個事件,小編並不是父母的角色,至少還是能夠理解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擔憂;關於傳染途徑與風險,在網路世代其實隨手都能查到相關資訊,這些都不是屬於特定的傳染途徑。倘若告訴你這些屬於有風險情境,那都一定是附加了特定且嚴苛的條件 #但通常都不合理 。
5.#孩子是無辜的,在助人工作者的經驗中,焦慮性格的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因著社會學習以及與父母互動過程,易導致孩子有焦慮與壓抑傾向、過度依賴父母、缺乏耐心等,長大之後也可能衍伸出其他身心議題。
6.也鼓勵父母們請盡可能地將梳理自己的情緒感受,比起愛滋風險,要提醒你的是,比起焦慮孩子得到愛滋,更需要的是回到自己的身心健康,無論是尋求心理治療,包括身心科門診或者心理師,對你才會有治本的幫助。 #那如果是對愛滋風險不了解歡迎來電諮詢。
線上諮詢1-------
您好,小孩沒穿鞋在我家中庭跑,結果有小塊玻璃割傷了他的腳流血了,因為晚上沒注意那塊玻璃上面有沒有血,我只能確定大概30秒到一分鐘哪裡沒人走過,小孩一放下去走沒幾步就被割傷了,好自責讓小孩處於這種危險事情,如果他得愛滋真是跟他一起不想活了。
線上諮詢2---------
發現小孩班上有外國籍臉孔(純歐美人種,父母都是歐美人)小孩讀同班,很擔心 是否有愛滋病,請問如果,外國人小孩是感染者能跟台灣兒童讀書嗎?很擔心在玩時會受傷流血,因為現在歐美人是感染者,可住台灣,在想會不會是愛滋兒童,我不是歧視,但我很怕我小孩危險。
#新聞圖檔
立即捐款
瞭解
更多
<< 上一則
捐款項目
下一則>>
線上諮詢
快速篩檢服務
訂閱電子報
清除
訂閱
退訂
最新影片
紅絲帶宣導短片(中文)
網群與速覽
認識紅絲帶
創立簡介
創辦宗旨
創辦人 涂醒哲
董事長介紹
董事長的話
服務目標
服務團隊
服務時間
愛滋新知
本會公告
最新消息
外文專譯
愛滋專欄
國內愛滋新聞
國外愛滋動態
感染權益保障
紅絲帶新聞稿
紅絲帶電子報
下載專區
全民愛滋篩檢日
主題活動緣起
歷年活動主題
愛滋篩檢介紹
查詢篩檢場地
我要捐款
發票捐贈
捐款方式
財務報表
勸募徵信
線上徵信
公益參與
校園宣導-愛現幫
紅樓部屋
風城部屋
諸羅部屋
篩檢資訊
台灣紅商店
宣導服務
義賣服務
實習參訪
社工服務
同志服務
多元助念
企業責任
教育訓練
愛滋線上諮詢
線上諮詢
看過再發問系列
愛滋圖文系列
愛滋QA系列
針扎防治
愛知書屋
愛滋防治教育
生命分享專書
防愛滋微電影
互動教學遊戲
企業教育訓練
宣導參考教材